博鱼电竞



學黨史助午收 為職工辦實事

發布日期:2021-06-03 浏覽次數:5659

2021年的午收,在華陽河曆史上極不平凡。進入5月,長江流域持續陰雨、暴雨頻繁,不僅造成成熟的小麥大片倒伏、收割難度加大;而且收獲時機極為短暫。農場公司從510日開鐮搶收,至524日仍然沒有完全結束,這是近十年來華陽河小麥收割時間最長的一年。降雨間隙搶收的小麥,平均水份點高達40左右,若不及時收購烘幹,随時都有黴變的危險。

華陽河農場公司黨委在午收工作中開展“學黨史、助三夏、辦實事”主題實踐活動。在黨員工作的各個崗位分别設置了“黨員先鋒車”“黨員先鋒崗”“黨員護糧崗”“黨員午收責任區”“黨員禁燒責任區”等崗位和服務區間,他們戴黨徽、亮身份,當先鋒、樹形象,日夜奔忙在午收一線,為職工群衆“辦實事、解難題”,讓黨旗在午收戰場上飄揚,讓黨徽在胸前閃亮。期間,湧現出許多黨員幹部和基層黨組織為群衆辦實事的感人場景。

關鍵時刻解難題

516日下了一天的大暴雨,讓第十農業分公司職工李新均犯了愁,天氣預報往後十多天都是陰雨相間的天氣,自己承租的74畝小麥,如果不趁517日的雨停間隙搶收,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收割。營區周邊雖然有很多外來的收割機,但缺少運糧的車輛,僅有收割機也是徒勞。分公司黨員金鑫得知有這種想法的人不隻是李新均一人,他當即電話從40公裡以外的湖北龍感湖等地聯系了4部運輸車輛第二天來分公司運糧。17日晚7點,天又突降暴雨,李新均家的小麥才收割了一半,車上的糧食也無法交售,司機晚上還要開車回家,進退兩難之際,金鑫把運糧的車輛全部安排到居民的敞棚下,自己用私家車把司機送回龍感湖,第二天一大早,他又去龍感湖接人來農場繼續收糧。

“如果不是分公司的黨員幹部關鍵時刻幫我們解決難題,我家種植的小麥可能要黴爛在地裡。”職工李新均說。

困難時刻伸援手

同樣遇到困難的還有第六農業分公司職工張勇,他因父親肺癌在省城合肥住院需要陪護,家中種植的30多畝小麥也無法收割,分公司的黨員黃傳發主動電話聯系張勇,讓他安心陪伴父親,地裡的小麥由分公司幫助搶收。521日,分公司組織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在雨前連夜組織搶收,并全部交售給農業公司。

“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就是要求我們為職工做好點對點的服務,不能隻口頭講講,那樣也不能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。”第六農業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肖建軍說。

“得知分公司組織黨員幫我家搶收了小麥,我心裡暖暖的。”張勇說。

義務修路助午收

512日,第七農業分公司午收戰役全面打響。因持續陰雨,第七農業分公司的農田運糧道路變得泥濘不堪,部分路段讓滿載糧食的車輛沉陷,無法正常通行。第七農業分公司入黨積極分子吳軍榮得知情況後,同樣是自己開車拉來了一車砂石料,他放棄休息時間,獨自拿着鐵鍬進行道路維修,雨後的悶熱天氣,滿身的汗水,一幹就是幾個小時,直至把路鋪好才離開,解決了運糧職工的燃眉之急。

“群衆在生産上遇到一些麻煩,他總是千方百計幫群衆解決。”第七農業分公司黨支部副書記羅國平說。


萬噸小麥穩收購

“今年小麥收割工作中我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小麥水份點高,曬場不足,許多小麥的水份點都在40左右,烘幹不僅大大增加了成本,而且還存在技術風險,稍有閃失小麥就會在曬場黴變爛場。”農業公司經理陳祖高說。

518日,第二農業分公司農戶劉傳華雨後搶收了12噸小麥,平均水份點高達48。一般情況下,這樣的麥子不能收割,收割後也不能收購。看到這惡劣天氣,想到職工群衆的實際困難,農業公司始終堅持能收盡收、托底收購,盡最大努力為群衆解決難題。

“小麥搶收時,我是進退兩難,收割吧,小麥水份點高,怕農業公司不要;不收吧,又擔心小麥在地裡黴變,是農業公司幫我解決了燃眉之急。”劉傳華說。

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,在小麥收購工作中,既要考慮種植戶的利益,不能短斤少兩,壓級壓價;又不能損公肥私,收人情糧;還要擔負起穩定小麥收購市場的責任。在收購烘幹收儲環節,既要分品種單收,還要單烘單貯。農業經營聯合黨支部号召全體黨員積極踐行“學黨史、助三夏、辦實事”主題實踐活動,承擔起萬噸小麥收購、烘幹、倉儲的重任。在收購烘幹的半個月裡,黨員、幹部每天隻能休息三到四個小時。

“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,就是為職工群衆辦實事,今年收購點多、戰線長,我們在重要的崗位和工作環節全部安排黨員值班值守,亮身份、當先鋒,為圓滿完成今年的小麥收購和烘幹任務提供了保障。”農業經營聯合黨支部書記尹柱勝說。

在今年的午收工作中,農場公司廣大黨員幹部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當前中心工作相結合,着力解決職工群衆關切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确保了成熟的小麥能适時搶收,收購的小麥能及時烘幹不黴變,用實際行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。截至目前,全場3.8萬畝小麥已完成收割3.6萬畝,共收購小麥1.4萬噸,烘幹1.1萬噸,未出現小麥黴變損失,為全面打赢午收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(撰稿李龍 審稿徐和興)


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台

二維碼
XML 地圖